1、明清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,较之杂剧,在上列三个方面有了很大变化。
2、其变化,主要表现于音乐格律化、体制规范化和剧情复杂化。
(资料图片)
3、 一是剧本容量加大,角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。
4、如《牡丹亭》五十五出,《长生殿》五十出。
5、明中叶以后,传奇作者演奇事,绘奇人,抒奇情,设奇构,写奇文,用奇语,形成一种文学浪潮。
6、历史剧、风情剧、时事剧、社会剧,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。
7、同时戏剧角色亦有很大发展。
8、明王骥德《曲律·论部色》云:“今之南戏(即传奇),则有正生、贴生(或小生)、正旦、贴旦、老旦、外、末、净、丑(即中净)、小丑(即小净)。
9、共十二人,或十一人,于古小异。
10、”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,可二人互唱,也可多人合唱。
11、如《牡丹亭·惊梦》杜丽娘(正旦)唱:“梦回莺啭,乱煞年光遍。
12、人立小庭深院。
13、”婢女春香(贴旦)接唱:“炷尽沉烟,抛残绣线,恁今春关情似去年?”至明中叶,大批文人染指传奇,令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。
14、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。
15、试以下面两首著名的曲子为例:没来由犯王法,不提防遭刑宪,叫声屈动地惊天!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,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
16、(《窦娥冤·正宫·端正好》)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
17、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?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;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——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!(《牡丹亭·游园·皂罗袍》)显然,《窦娥冤》的唱词质朴本色,明白如话,《牡丹亭》的唱词藻丽典雅,多用典实(引用谢灵运文、王勃诗语典),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。
18、明代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和蕴藉意绪相关,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艺术情感,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,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。
19、但与元代杂剧语言的本色当行比较,这不免要以削弱其可演出性为代价,于是许多优秀的剧本便成了一种“案头文学”。
20、孔尚任提出,传奇语言“宁不通俗,不肯伤雅”(《桃花扇·凡例》)。
21、戏剧评论家王思任认为:“《桃花扇》传奇在语言运用上给我们总的印象是典雅有余,当行不足,谨严有余,生动不足。
22、剧中许多曲词,我们在书房里低徊吟咏,真觉情文并茂;而搬到舞台上演唱,不见得入耳就能消化,这实际上表现了明清文人剧作的共同特征。
23、”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现在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5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